2025-06-15
2025年,长沙市紧紧围绕《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新举措,努力寻找突破口,切实抓好措施落实,全面推进防控质量的提升。
今年5月,长沙市中心医院率先开展结核病防控的精准信息化革新,以信息化为“利器”,对结核病诊疗全流程进行“精准改造”。针对免费药品管理方面面临两大“顽疾”:一是患者端“体验差”——普通肺结核治疗周期长达6-8个月,叠加传染病的心理压力,患者对就诊效率的要求极高。但传统流程中,患者领免费抗结核药时需等待门诊医生处开具手工处方,再到药房找药师核对并查找《取药登记本》上的本人信息,签字确认后再才能拿到药,取药时间明显比普通药物长很多,患者依从性大打折扣。二是医疗端“壁垒高”——门诊医生需开具手工处方,药房人员需人工核对并登记患者每次的取药信息,同时药房人员还需每日人工核对手工处方和登记本上的取药记录,既耗时又易出错。
患者身份“秒识别”,免费药覆盖“全市域”
长沙市中心医院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对登记的现住址为长沙市辖范围内的肺结核患者进行了可视化标记,临床医生可在接诊患者时准确识别是否为FDC(免费固定剂量复合制剂)适用者,减少消耗患者和医生宝贵的看诊时间来进行繁琐的信息核对,也使国家免费抗结核治疗的惠民政策更优更实地落地。
电子医嘱“一键开”,病案统计“秒生成”
长沙市中心医院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嵌入FDC模块,实现FDC电子处方化,纸质单据成为历史,有效方便了患者领药,也减少了临床医生的错开、漏开,保障了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FDC药物发放登记本实现电子化统计,节省药师时间的同时,也更有利于查询和随访。此外,医院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嵌入《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中《结核病患者门诊病案》模块,实现规范化病案一键生成,大大减少医生重复书写病历的时间,将医生时间还给患者,更利于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
长沙市中心医院在结核病防治信息化领域的率先探索与成功实践,为全市打通防治“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这不仅是提升长沙市结核病防控效能的坚实一步,更是长沙市积极响应国家规划、切实保障人民健康的生动体现。我们将在信息化“快车”的驱动下,持续提升结核病防控工作水平,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也将继续积极总结提炼“长沙经验”,为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贡献“长沙智慧”与“长沙力量”,助力湖南省在终结结核流行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共同守护三湘人民的生命健康福祉。
供稿:熊姿(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沙市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局))、贝承丽(长沙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