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在本月10日新密市结核病防控工作培训班上,靳鸿建医师对《河南省2025年结核病防治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郑州市2025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进行了解读。靳鸿建医师认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在今年的《指导意见》和《工作计划》中列出的16大项《工作指标》中的25项小指标是今年必须完成和力争完成的,大部分指标大家都比较熟悉,其中有三项新指标是大家需要关注并要为之努力的。这三项新指标是: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密接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率达到60%以上;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不低于65%。
一直以来,患者密切接触者仅指病原学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去年国家九部委印发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中将病原学阳性的患者密切接触者修改为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将密切接触者筛查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的肺结核患者,将密切接触者筛查的指标由原来的100%下降为80%,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情况”季报表中要求,每个密切接触者必须检查3次,即(患者)诊断时、半年后随访和一年后随访。国家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在密切接触者中更多的发现新感染者和新患者,为终止结核病奠定基础。
第二项指标是“密接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率达到60%以上”。近些年来,密接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已经引起全球和国家重视并被写入联合国《防治结核病高级别会议政治宣言》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中。我市早在1996年就实施了“6岁防痨工程”项目,该项目的核心就是对结核病潜伏感染的6岁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1999年又扩大至所有学生,2010年后又扩大到所有成年人,到2023年年底,已有26485人进行了预防性治疗,占全市总人口的2.94%,也就是说,每33个新密人口中,就有一人服过预防结核病的药物,这一超前举措,对我市的结核病疫情进入全国低流行地区起到了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在年初召开的郑州市卫生工作会议上,新密市卫健委主任李建勋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市的预防性治疗经验。对于完成60%的密接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率我们还需要花大气力,下大功夫,因为,让没有患病的健康带菌者吃药预防没有“三寸不烂之舌”的宣传教育是不可能完成的。
第三项指标是“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不低于65%”。这一指标去年是60%,今年又提高了5个百分点。对于肺结核患者的诊断除影像学和免疫学以外,病原学检查才是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涂片、痰培养、标本的核酸扩增试验和GeneXpert等。根据新密市多年的经验,在现阶段,痰涂片阳性占所有肺结核患者的(下同)约15~25%,涂阴培阳约3~5%,核酸扩增试验和GeneXpert等分子生物学检查约35~50%,当然,各种检验方式阳性的检出率与检验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检验设备的质量和检验试剂的灵敏度等均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首诊医生在影像学的诊断技术上的熟练程度也会直接决定患者的病原学阳性检出率。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患者病灶活动与否与原学阳性检出率往往呈正相关(参考下图非活动性肺结核影像)。所以,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提高到65%对减少菌阴患者的过诊过治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
随着全球终止结核病目标的时间越来越近,国家和我省在结核病防控工作上也会不断出台一些新举措和推出一些新指标。我们坚信,只要各级政府重视,顶层设计合理,职能部门配合,专业机构努力,终止结核病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新密市结防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