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核网

首页-中国结核网手机版-地方动态

西安市未央区结核病防治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 助力推动结核病防治高质量发展

2025-04-07

  一、未央区结核病防治基本情况

  未央区是西安市行政中心区,全省“五强区”,全国“百强区”,因境内遗存汉未央宫而得名,意味“繁荣兴盛,不尽不衰”。全区总面积264.41平方公里,其中自管区面积105.88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办事处、48个行政村和279个社区,常住人口162.57万;现有1个区级结核病定点门诊(西安唐城医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44个村卫生室;另有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类学校172所(不含经开区、浐灞国际港),高等院校8所,养老机构21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我区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学校、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数量逐年上升,全区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我区共报告结核病患者507例,报告发病率为31.18/10万,虽然较2023年有小幅下降,但结核病防治依然任重道远。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机制体系创新,实现全链条综合防治管理,未央区一直在探索实践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二、未央区结核病医防融合做法及启示

  坚持政府主导,未央区政府将结核病防治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区民生实事项目,定期调度,重点推进,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力求做到结核病“防筛诊治”一体贯通,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

  (一)聚焦机制创新,探索建立结核病医防融合门诊

  一是成立融合门诊。2024年初,在经过前期调研、充分讨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制定《未央区结核病防治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实施方案》,在市卫健委领导和市疾控中心专家的指导下,依托我区结核病定点门诊西安唐城医院,探索设立全省首家结核病防治医防融合联合门诊。二是丰富服务内涵。结核病防治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在做好患者治疗、密切接触者筛查、实验室检测等定点门诊业务的同时,采用“临床医师+公卫医师”双坐诊模式,由临床专家为肺结核患者、结核潜伏感染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为患者开具临床处方;由公卫医师为患者开具健康指导意见书、家庭督导员培训指导意见书,对结核潜伏感染者进行基线调查和健康宣教,并在其随访治疗期间定期健康监测。三是做到关口前移。借助结核病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平台,我区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向辖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低下等重点人群发放免费筛查卡,重点人群持免费筛查卡在结核病医防融合联合门诊进行检查,并持续追踪结果,对潜伏感染者提早干预,帮助患者尽早完成全疗程治疗,主动发现结核病潜伏感染者,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四是实现优势互补。针对结核病医防融合工作中公共卫生管理资源不足的短板,由区疾控中心驻院参与、指导、协调,并定期开展质量控制与诊疗效果评价,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五是突出防治融合。通过资源整合,加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心理和营养支持,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全流程、全周期和全方位的结核病患者关怀体系,全面提升我区定点门诊诊疗服务水平,提高结核病患者诊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治疗依从性。

  (二)聚焦模式创新,全力推动综合服务质效提升

  一是创新疾病防治模式。通过疾病预防、治疗、心理评估、健康教育、访视等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在院内实行疾病“防、治、管”一站式服务,探索形成疾病防治的闭环,改变传统模式下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碎片化的状况,实现医防融合、以医促防。二是创新主动筛查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结核病患者密接人群、老年人、慢病患者、艾滋病患者中扩大筛查,推介至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免费检查,门诊落实专业化、规范化检查,变被动收治为主动筛查,提早发现潜在感染者。三是创新专科一体化管理。依托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与归口管理,组建社区结核防治组,搭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定点医院、疾控中心共管桥梁,构建“结防组+结核门诊+疾控中心”三方联动工作模式,实现结核病筛查、诊疗、随访一体化管理。四是创新“三师共管”模式。实行专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三师”共管。患者经定点医院门诊专科医生确诊后,公共卫生医师随即介入管理,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与患者建立签约服务关系,纳入相关病种的全流程管理与个案随访台账管理。

  (三)聚焦统筹协调,着力凝聚各方工作合力

  一是压实责任,落实防治重大疾病联席会议制度。区政府牵头组织召开全区联席会议,向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通报结核病、艾滋病以及其他重点传染病发病情况、形势,并针对不同部门和高发地区街道提出防控建议和具体要求,指导部门、街道落实防控措施。二是定期研判,发挥开发区协调联动机制作用。组织教育部门定期召开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风险研判会,分析研判发病形势,提出专家建议和具体措施,指导重点行业落实传染病防控责任和措施。三是广泛宣传,提升群众结核病防治意识。利用3.24防治结核病日等主题卫生日和“两微一端”平台,动员辖区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线上线下相结合,纵深开展结核病防治进社区(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五进”活动。另外,2024年,在辖区驻地高等院校组织开展未央区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宣教比赛,我区选报的4个节目在陕西省健康科普大赛获奖,2个节目分别荣获国家“2024中国健康科普大赛”表演类三等奖和优秀奖。

  (四)聚焦信息共享,推动实现高水平联防联控

  一是加强信息互通,及时处置疫情。加大与教育、民政、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一旦发现结核病病例,第一时间通报至区级有关部门和属地街道,联合开展调查处置,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引发聚集性疫情。二是紧盯重点人群,落实防控措施。一方面,加强各类学校结核病防控,围绕开学等重点时段,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校园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和校园环境卫生联合大检查,覆盖辖区各类学校,并定期组织开展校园传染病防控培训,消除防控隐患,提升防治能力;另一方面,联合民政部门扎实开展养老机构传染病防控督导检查,压实养老机构主体责任,保障老年人群体身体健康,实现校园和养老机构结核病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

  三、结核病医防融合试点工作成效

  (一)患者对定点门诊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未央区结核病防治医防融合联合门诊集预防、治疗、心理评估、健康教育、访视等资源为一体的“防、治、管”一站式服务得到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同,被称赞为有担当有作为的定点医院。2024年结核病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初诊人数达2900人,较上年同期增幅244.82%。

  (二)针对重点人群的筛查率进一步提升。结核病医防融合联合门诊为辖区内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等发病高危人群以及糖尿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在校师生等重点人群进行结核潜伏感染筛查,变被动收治为主动筛查。2024年未央区重点人群筛查158人,筛查率较上年同期增幅310.2%。

  (三)针对结核病患者的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患者与融合门诊医师交流过程中,也能反映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与患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可由疾控公卫医师将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针对性整改提升,形成良性正反馈,从而持续提高患者管理服务质量。

  (四)结核病患者的依从性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师+公卫医师”双医师坐诊能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和困难,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建立信任和互动,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公卫医师详细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评估、政策宣讲等,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更充分;在融合门诊,公卫医师会告知患者后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管理的相关事项,使得患者后续随访尤其是面访的配合度进一步提升。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结核病防治是守护群众健康的持久战,未央区将继续以医防融合为契机,实现患者全疗程诊疗管理;以心理疏导为方向,创新患者关怀新模式;以民生实事为导向,创建无结核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优化服务措施,加大人文关怀,为辖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全力向着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