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实验室主持召开全市培训班
时间:2019-10-28
为进一步提高本市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实验室技术支持能力,加强结核病实验室检验技能,夯实基础,拓宽思路,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于2019年10月17日至10月18日主持召开了《分枝杆菌和核酸扩增检查技术培训班》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查培训班》。贺晓新副所长、中心实验室丁北川主任、各区县结防所主管领导及实验室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贺晓新副所长进行开幕式致辞,肯定了实验室诊断技术在结核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北京市结核病防控现状与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的差距,提出通过提高技术人员能力、推广实验室诊断新技术等方法,来进一步增强结核病实验室技术支持能力。本次会议培训内容主要有:一、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查技术;二、结核病免疫学检查应用;三、结核病病原学检查方法评价;四、标本性状与结核病病原学阳性率;五、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查方法及应用;六、临床诊疗活动耐药性检查申请及结果解释;七、2019结核病实验室技术支持能力及结果解释七个方面。
首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参比实验室欧喜超老师以《全国结核病实验室技术能力和质量评估》为题,从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实验室检测技术评估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及实验室培训以及考核体系四个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介绍了正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评估的新型诊断技术,讲解了这些技术存在的优缺点,为以后结核病实验室新诊断技术的筛选、评估和推广提供了依据。
随后,就职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防治重点研究室的吴雪琼研究员以《结核免疫检测在结核病防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为题,阐述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后在体内的生物学过程,体液免疫检测和细胞免疫检测在结核病防控中的作用,现有免疫学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国家结核病临床试验室的黄海荣教授为大家讲授《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查方法及应用》,从表性药敏试验到分子药敏试验原理,详细分析各种药敏试验结果不一致的产生原因。让与会者深刻认识到临床和实验室充分沟通的重要性。
会议还邀请了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门诊主任医师李波老师讲解结核病诊治过程中如何开具耐药性检测申请及对检测结果的解读;中心实验室代小伟和杨新宇从文献学习、实验室痰标本性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四种病原学检测方法诊断效能评价等方面,指出通过联合应用现有检测方法、提高痰标本质量以及注意操作细节可以提高病原学阳性率;平谷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于大夫为大家分享结核病诊治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痰标本质量。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会场内时而安静、时而讨论、时而有笑声和提问声,气氛严肃认真又轻松活跃。
会议最后由丁北川主任对2019年结核病实验室技术支持能力及质量控制评估要点进行了解释,总结了本年度各区县的督导结果,指出了各区县应当改善及提高的地方。
通过本次培训,参会人员不仅了解到了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的新技术,免疫学检查对于辅助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意义,还对结核耐药性检测方法和结果解读以及实验中操作细节对结果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痰标本质量对于提高病原学阳性率的重要意义。为以后更好的提高检测能力、完成检测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心实验室 赵琰枫
2019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