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结核潜伏感染”关口
时间:2023-09-22
结核病的发生要经历暴露于结核菌环境、潜伏感染、前驱期、亚临床期和临床期等几个阶段,最终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降低结核病的发病,除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结核病患者,我们还需要关口前移,通过主动筛查,发现亚临床期和新近感染者等高危人群或潜伏感染者,并给予早期干预。
什么是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潜伏感染是指机体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没有临床细菌学或者影像学方面活动结核的证据。常用的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诊断筛查技术主要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C-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当TST皮试后的硬结达到一定大小或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且经过X线等其他检查未发现活动性结核病灶,才能确定为结核杆菌潜伏感染,早期鉴别和治疗结核潜伏感染将有助于降低结核病的发病风险。
什么是结核潜伏感染者?
结核潜伏感染者是指体内感染了结核杆菌但未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的人,这些人没有结核相关症状、体内没有结核病灶,也不具有传染性,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大多数的人处于一种结核潜伏感染的状态。但这些人中有部分人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能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目前全球约有1/4人口感染结核杆菌,我国约有3.5亿潜伏感染者,其中5-10%的人会发展为结核病,且发病大多数集中在感染后的2年之内。
结核潜伏感染者会变成结核病患者吗?
结核潜伏感染者大多数不会发病,而是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潜伏在体内的结核菌才有可能生长繁殖,导致发病。潜伏感染人群是一个庞大潜在的结核病患者库。结核潜伏感染者是否发病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感染菌量的多少、细菌毒力的强弱,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状况等。
结核潜伏感染还需要治疗吗?
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对象主要是近期感染者及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病风险比较高的人群,比如机体免疫力低下、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师生等高危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病风险较高,通过对这些人群的早期预防性治疗,能减少发展成结核病患者的机会。预防性治疗主要有两种:药物预防:在排除活动性结核病,排除预防性治疗的禁忌症的基础上,可以口服抗结核药物(异胭肼、利福平或利福喷丁),服药时间一般为3—6个月。免疫预防:免疫制剂-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适用于15~65岁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间隔2周给药1次,全程给药6次,提高预防新发结核病的效力,来降低发病的机率。
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皇甫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