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各地动态

@所有人,如何区分肺结核和新冠病毒感染


时间:2023-01-17


  肺结核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前者为细菌导致,后者是病毒引起,都属于国家法定的“乙类乙管”传染病。为便于区分两种疾病,下面从两大方面为大家列表解析。

  让我们追本溯源,首先从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潜伏期等方面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同与不同。

对比内容

肺结核

新冠病毒感染

病原体

细菌:结核分枝杆菌

病毒:新型冠状病毒

传染源

活动性肺结核(主要是病原学阳性患者
潜伏感染者未发现有传染性
肺结核患者未治疗和不规范治疗传染性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不论是否有症状均会传染
发病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最主要:呼吸道飞沫传播


 他:血液传播

消化道传播

最主要:呼吸道飞沫
        密切接触传播
 他:封闭环境气溶胶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物品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更易感染发病
1.密切接触者
2.HIV/AIDS人群
3.因病(糖尿病)、服用免疫抑制剂等造成免疫力低的人群
4.尘肺患者等

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感染病情更重:
1.老年人
2.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潜伏期

感染后多在1年内发病
一生有5%-10%发病可能

潜伏期多为2~4 天

  接下来,我们再从症状、诊治和预后、预防等方面,看看它们的相似点与差异点。

对比内容

肺结核

新冠病毒感染

症状

持续性咳嗽、咳痰≥2周、痰中带血或咯血,部分患者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间断或持续午后低热,重症者有高热,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咽干、咽痛、咳嗽,部分伴鼻塞、流涕
发热多为持续中低热,部分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
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结膜炎等

诊断

成人:胸片+病原学检查(常用痰涂片、培养等)

幼儿:接触史+胸片+病原学(结核菌素作为重要参考)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症状+病毒核酸检测(如鼻、咽拭子)
症状+病毒抗原检测(如呼吸道抗原)

治疗与预后

普通患者采取居家治疗,一般6-9个月,绝大多数患者治愈率可达90%以上

耐药患者采用住院+门诊随访方式,规范治疗9-24个月,治愈率50%-70%不等

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自我照护,重症/危重症需住院治疗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等人群感染后病情危重,需要较长恢复期

预防

新生儿均接种卡介苗

鼓励3岁以上无禁忌者“应接尽接”,倡导老年人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降低传播风险:肺结核患者传染期外出戴口罩,新冠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若外出应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一直是个难题,每当您防护增强一分,被感染的机会就会减少一分。

  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提醒大家,继续增强防护意识,落实防护要求,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参考信源: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等。

  

 

供稿: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2007-200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 tb.chinacdc.cn
E-mail: nctb@chinatb.org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102475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