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各地动态

没有结核病也需要服用抗结核治疗吗?


时间:2021-11-09


  小李同学就读于某县区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三尖子班,成绩优异,是老师及家人的希望。高考在即,小李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每天分秒必争,作息时间表安排的满满当当,除了一日三餐和不足5小时的睡眠,其他时间都被学习所占用。他甚至还希望每天能再挤出几个小时来学习。超负荷的学习强度、巨大的精神压力、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让小李同学倍感疲惫,最近总感觉身体不适,午饭后乏力明显,似乎有些发烧,偶尔还会有咳嗽、咳痰等不适,难道是自己太累了吗?想想进入高考倒计时,实在没有时间去就医,小李同学自己服用了一些止咳药物,希望几天后就能痊愈。事与愿违,小李每天上课无精打采,浑身乏力,吃饭不香,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看书,越来越感觉体力不支,小李电话告诉妈妈病情后,其母立刻陪同他到医院就诊,最终被诊断为肺结核,被告知要休学并接受至少半年的治疗,而且其班级、宿舍的同学们均需要进行结核病相关检查。学校在当地疾控部门和结核病定点医院的配合下,几十名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全部完成筛查,最终未发现一例肺部影像异常的学生,但是其中5名学生被告知需要口服抗结核药物3个月。孩子和家长们疑虑重重,明明医生说肺上没有结核病,为什么要服用那些伤肝伤胃的结核药物呢?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这起学校结核病疫情中小李是传染源,会将结核分枝杆菌通过飞沫等形式传播给密接,这些与小李同班、同宿舍的密接是否被感染,主要取决于自身免疫力的高低和小李所排细菌毒力的强弱。正在就读高三的学生体力、脑力透支,免疫力下降,及其容易受到结核杆菌的感染并发展为结核病患者。因此要对小李的密接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校园肺结核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校园结核病的传播。按照我国学校结核病防治指南和规范,对小李同班级和同宿舍的学生筛查主要分为症状筛查、胸部X光片筛查和结核菌素试验(TST)等三种筛查方式,旨在发现密接人群中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发现肺结核患者比较好理解,那么什么是结核潜伏感染者?为什么一定要发现这些人群呢?

  所谓结核分枝杆菌的潜伏感染者就是指人体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后,未出现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和影像表现,但是通过免疫学的检测有阳性发现的一种特殊免疫状态,简单说来潜伏感染者就是三无一有:通过检测可以发现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是无症状,无活动肺结核的影像改变,痰中也未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态的筛查一般使用结核菌素试验(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T主要是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5个单位进行皮内注射(通常在左前臂掌侧前三分之一处),72小时测量皮肤局部硬结直径。结果判定:①硬结平均直径<5mm或无反应者为阴性。②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5mm且<10mm为一般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0mm且<15mm为中度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坏死及淋巴管炎者为强阳性。一般接种过卡介苗的学生TST≥10 mm就判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或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果为阳性者也可以判断为感染者。而潜伏感染者一生中有5%-10%的可能性发展为结核病人,远高于未感染人群,而研究也证实,年龄越小的潜伏感染者发展为结核病人的可能性越高。因此为了保护高危人群,降低学校结核病的发生风险,按照国家学校结核病防控规范的要求,对TST结果为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坏死及淋巴管炎)同时影像学筛查未见活动性病灶的密接者要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而小李同学的5名密接恰好属于该类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治疗。

  5名学生和家长明白治疗的原因和目的,接着产生了第二个疑问:这些药物他们的孩子也要服用半年吗?需要服用很多种类吗?会发生很多不良反应吗?会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吗?

  首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和抗结核治疗概念不同。预防性治疗所针对的人群并不是病人,所以使用药物的种类较结核病患者少。通常患者需要服用四种抗结核药物,而预防性治疗只需要服用一种或者两种抗结核药物;另外患者治疗疗程至少为半年,而感染者疗程根据选择方案不同而存在差异,一般常选用疗程3个月的异烟肼片、利福喷汀胶囊组合方案,服药时间相对较短,服用次数少,感染者依从性好,治疗完成率高,预防效果较好。据报道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的保护效果可以达到60%-90%。预防性治疗药物种类少,疗程短,相对抗结核治疗方案而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在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前,感染者需要进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查,均为正常者才能开始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也要定期复查,监测相关指标,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全球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群处于结核感染状态,在对老师和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后,他们不会对感染者产生歧视感染的态度,而这些学生在服用药物后降低发病风险,可以一边安心接受治疗一边努力备战高考。

  预防性抗结核治疗除了遵从医嘱定期复查外,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原则仍然要遵从。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漏服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服用过程中需要校医、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开展直接面试下全程监督服药管理,做好服药记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全疗程接受治疗,这样才能发挥预防治疗的真正目的,阻止潜伏感染者发展为肺结核患者,从根源上控制结核病,让我们的学校成为“无核校园”。

  

 

上海市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孔雯 周喆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2007-200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 tb.chinacdc.cn
E-mail: nctb@chinatb.org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102475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