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结核病患者基础代谢高,能量消耗大,同时因长期服用抗结核药品,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膳食营养摄入不足,易出现营养不良。同时,营养不良也会影响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营养不良与活动性结核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
结核病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某些营养物质或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结核病灶的钙化和修复,减少并发肺部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结核病死亡率。结核病发病过程中,某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都参与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反应,这些营养素具有免疫调节、控制机体感染和炎症反应的作用。
因此,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合理的营养供给不仅是一种支持手段,也是影响疾病治疗进程和预后效果的重要治疗措施。平衡膳食是补充充足营养素的重要途径。由于肺结核是高消耗疾病,营养治疗应遵循“三高一足”原则: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足量矿物质。结核病患者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的饮食,如畜禽鱼蛋奶、豆类,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食物多样化,膳食结构合理。建议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主要推荐条目内容合理膳食。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满足平衡膳食的需要。
(2)增加能量摄入,谷薯类为主。活动性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能量需要超过身体健康的人。健康体重是指长期保持体重良好的健康状态,即指身体质量指数 BMI,人的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值的比。BMI正常范围在18.5~23.9(中国参考标准)。若结核病患者出现消瘦(BMI<18.5),则应增加能量摄入,一般要求达到每千克体重每日供给40~45千卡,全日总能量为2400~2700千卡。
(3)增加蛋白质摄入,补充机体消耗。结核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千克体重1.2~1.5克,每日总摄入量为80~100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以上。肉、蛋、奶、豆类食物中含有优质蛋白质,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营养价值较高。
(4)新鲜蔬菜、水果需保证。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能满足人体对微量营养素的需要。维生素C有利于病灶愈合和血红蛋白合成;B族维生素可加快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且有增强食欲的作用。
(5)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是维持酸碱平衡、大便通畅的必要条件。全谷物及蔬菜水果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建议谷类食物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
(6)提倡饮用温开水,饮水应保证每天7~8杯(1500~1700 毫升)。
若结核病患者经过医师或营养师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发现中度营养不良状态时,可参照我国2020年1月发布的《结核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的建议,并在相关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开展营养治疗。
信息参考来源:《肺结核病诊断与治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沈鑫、沙巍
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市静安区卫生健康监督所)
慢性传染病防治科
姚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