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疾控故事】刘鹏:做好职业病防控 保障生命健康

2024-12-03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是无数劳动者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然而,职业病这一隐匿的“健康杀手”却悄然威胁着他们的福祉。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暴露在特定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引发的疾病,其危害广泛且深远,不仅损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一、职业病的危害

  粉尘危害首当其冲。在金属冶炼、建筑施工等行业,大量的粉尘弥漫在空气中。例如,煤矿工人长期吸入煤尘,极易患上尘肺病。这种疾病会使肺部组织纤维化,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晚期患者往往只能依赖吸氧维持生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和护理负担。

  化学毒物危害不容小觑。化工、制鞋、喷漆等行业常常存在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如苯、甲醛、铅等。长期接触苯可引发白血病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甲醛则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过敏反应,甚至增加患癌风险;铅中毒会损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头痛、头晕、贫血、腹痛等多种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和智力下降。

  物理因素危害也较为常见。机械制造、纺织等行业的噪声污染,可引起听力下降、耳鸣、失眠等问题,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甚至会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而在电力、医疗等行业,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若防护不当,会增加患癌症、遗传疾病的风险,对生殖系统也可能造成损害。

  二、职业病预防多管齐下

  针对职业病危害,疾控部门积极行动,多管齐下开展预防工作。

  工程技术措施是关键。在企业建设初期,疾控部门为其提供职业卫生技术评价服务,确保工作场所的设计符合卫生标准。例如,合理布局车间,设置有效的通风系统,及时排出粉尘、毒物等有害气体;采用先进的隔音、减振技术,降低噪声和振动强度;对产生辐射的设备进行屏蔽防护,减少辐射泄漏。

  管理措施不可或缺。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按要求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职业史、健康检查结果等信息,以便跟踪观察和早期干预。

  个人防护措施至关重要。疾控部门对企业开展防护培训指导,教会劳动者正确选择和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且要确保口罩的密合性良好;接触化学毒物的劳动者需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在噪声环境中作业的人员要佩戴耳塞或耳罩。同时,强调劳动者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及时更换工作服等。

  此外,健康监护也是重要一环。企业应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检查。通过体检,能够早期发现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及时采取治疗或调离岗位等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疾控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深入了解和对预防措施的大力推广,努力为广大劳动者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职业环境。但职业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劳动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积极配合。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让劳动者在健康的道路上安心前行,为社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聊城市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刘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附       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