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茌平区疾控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疾控工作的硬道理。
让我们共同走进疾控领域的生动篇章,聆听那些鲜为人知的疾控故事吧。
疾控中心全称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我国它的前身是人们熟知的卫生防疫站。1954年卫生部发布我国卫生防疫站建设中的第一个重要文件(《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2000年多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国范围内撤销原防疫站,分离出卫生监督职能,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疾病综合防治、卫生检验及技术指导等职责,工作重心也从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2021年、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方案》和《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重塑疾控体系、完善疾控职能、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描绘了疾控事业发展的蓝图和愿景。2023年大部分疾控中心先后完成了机构改革,阔别二十余载的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迎来了融合。2023年12月26日,茌平区疾控中心也顺利实现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职能整合,致力于为全区人民提供更为完善且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自建国初期起,疾控中心便始终挺立在传染病防控的最前线,无论是应对历史上的各类传染病挑战,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13年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2015年的埃博拉出血热危机,还是直至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疾控中心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构筑起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坚实防线。
当前,疾控中心的核心职责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免疫规划、慢性病与地方病管理、寄生虫病管理、职业病防控、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制、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食源性疾病防控、生活饮用水源地和供水管网的监测、卫生监督、实验室检验检测、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它是构建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屏障的基石,承载着守护美丽城市、保障全民健康福祉的神圣职责与崇高使命。
面对各类重点传染病的挑战,疾控中心对重点人群、特定环境及重点场所进行全方位监测,对疾病风险进行深入评估。为传染病早期预警、及时响应、科学防控提供策略,从而构建起一个全面覆盖的传染病防控网络。针对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提供详细咨询、药物指导,让恐惧在关爱中消散。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中,疾控人员用专业能力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健康科普传播形式,提高健康科普的权威性、趣味性和可及性,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从婴幼儿到中老年人,从免疫接种到慢病防控,疾控中心始终为全区人民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驾护航。在工厂车间、医疗机构通过开展职业病危害及放射性因素检测,对工作场所中的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及时发现职业健康异常情况,控制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生扩大,让健康成为职场堡垒。在校园中,从课桌椅的高度调整到确保黑板桌面的适宜照度,从计划免疫到生动有趣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宣讲,从重点地区校园氟斑牙监测、校园食品安全到学校卫生监督,疾控中心细致入微地关注着每一个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细节。
“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是千百年来的中医药文化理论精髓,预防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茌平区疾控中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功能定位、强化核心职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全面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讲好疾控故事,传播健康好声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每一位疾控人的凝心聚力、砥砺前行,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疾控工作中去,共同书写疾控事业的新篇章。
(聊城市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 李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