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工作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6〕367号)和《北京市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方案(2016-2020年)》(京卫疾控﹝2016﹞72号)的要求,北京市2019年继续开展“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思路
1、加强骨干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志愿者骨干在志愿服务中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市区两级培训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志愿者队伍,开展针对学生、流动人口、老年人等首都结核病防治重点人群的结核病知识宣传活动。
2、拓展宣传领域,扩大宣传覆盖范围。鼓励、引导结防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成熟的NGO组织合作,利用他们素质高、参与度高、热情高、资源广的特点,将结核病防治知识渗透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3、通过全市大型活动带动志愿者宣传积极性,为志愿者自主宣传引领方向、开拓思路。
二、组织管理
1、严格考核,加强管理
为提升全市活动开展水平,北京市自2014年起将志愿者活动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和各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并根据工作需要调整考核内容、逐年提高权重、设置加分项 ,2019年考核标准进行了调整,将各区组织志愿者活动评比列为考核项,旨在引导各区级组织机构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的质量控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壮大,北京市的志愿者招募、宣传活动及资料留存已逐渐规范,因此北京市将代表百千万活动开展效果的志愿者或志愿者团队获得市级或国家级优秀称号数量设为常规考核项。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全市各区结防所开展志愿者宣传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卫生系统领导对结核病防治志愿者宣传活动的重视程度。
2、专业评审,表彰优秀
为鼓励广大为首都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做出贡献的志愿者,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北京市自2013年起,每年由各区推荐约100名志愿者和团队,市级机构根据严格的评分标准评选出约50名优秀的志愿者或者团队,授予市级优秀志愿者或团队的荣誉证书及称号,并授予组织有力的区级结防机构优秀组织奖;并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进行现场评审与指导,指出北京工作的差距,指明工作的方向。
3、组织全市活动,招募新鲜力量,提升活动能力
为提高志愿者的理论水平及传播技能,北京市连续5年对全市的部分志愿者进行统一的培训。在今年的培训会上,邀请了行业资深媒体人、健康促进专家、优秀健康教育工作者及优秀志愿者代表,分别为与会人员讲解了如何打造科学、有趣的健康科普视频,分享了全国以及北京市优秀的健康促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思路,分享了志愿者工作的心得。通过师资强大、内容新颖的课程,以及志愿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拓宽志愿者的工作视野、开拓思路,以提升活动质量、创新活动形式。
为激励广大志愿者和团队创新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开发抖音短视频在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北京市举办了以结核病防治知识科普传播、弘扬行业敬业精神为内容的“2019年北京市结核病防治抖音短视频科普大赛”。全市12个区组织辖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短视频制作与发布,共收到177件参赛作品,征集到的新颖的结核病知识宣传视频将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推广、实施。
三、北京市活动开展总体情况
1.志愿者管理情况
2019年,全市新招募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志愿者1337名,共管理志愿者24665名。志愿者有51%来自卫生计生人员,24%为大中小学学生,其他25%的为教师、从事行政管理、商业、服务员等行业人员,本年度主要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志愿宣传活动的还是以医务人员为主。
2.志愿者活动开展
近年来志愿者在活动次数及覆盖人数方面缓慢提升,在全市志愿者以及防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共开展各类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10025次,覆盖人群超过207.8万人次,其中网络宣传的次数为5647次,网络宣传的形式主要以微博、微信、网站、抖音等形式为主。
3.志愿者活动形式、覆盖范围及特色活动
2019年志愿活动的主力军是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医疗机构、校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覆盖的人群主要是患者、社区居民、广大师生和流动人口。随着社会动员范围扩大,每年都有一些新的NGO组织、社会团体了解并加入到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的队伍中,宣传覆盖范围也逐渐渗透到男同人群、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外卖、快递等以往容易忽视的人群,这些团体的加入,可以利用他们的资源、经验、创新的方式与成熟的模式为北京市的百千万活动注入新鲜的血液。
3.1 社区宣传,贴近百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各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是北京市结核病志愿者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传播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准确,在患者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传播结核病防治知识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这些医务工作者不仅在医院内开展宣传活动,还将宣传的阵地深入到社区、工地、公司、学校、集贸市场等人口众多人群密度大的地方去,采用健康大讲堂、发放宣传彩页、义务咨询、拉条幅、知识竞赛等方式,将结防知识宣传给更多的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更是时刻不忘结核病防治宣传,利用艾滋病日、世界卫生日等各种机会,见缝插针,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医院的志愿者们还走入病房,对住院病人及其家属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志愿者们还利用所在机构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个人微信等渠道,开展健康知识的线上宣传。
3.2 校园宣传,从小抓起
北京市学校众多,学校结核病控制一直是北京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领域,全市的学校志愿者活动形式逐步创新,宣传领域和志愿者从普通高校逐渐扩展到了中小学以及幼儿园,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将知识传播到每一个家庭。
东城区以学校志愿者为抓手,通过绘画口罩活动、广播、义卖、结核小报、家校通等形式向全体同学、教师、教职工、家长宣传结核病流行的严峻形势、危害、防治知识等,并借助活动招募了一批小学生志愿者,进一步加强了小学生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不仅了解结核病为个人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更通过志愿活动把结核病防治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让小志愿者们在同学、朋友之间为结核病做好宣传,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健康的守护者。
3.3 传统媒体,“强制”宣传
房山、密云、平谷和西城志愿者通过广播的形式利用进行日常宣传。房山结防所将规范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广播稿发放给辖区每个村的志愿者,从2014年起要求志愿者至少每季度通过村广播向广大村民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每次广播覆盖417个自然村的近47万人,通过这种“强制”的宣传方式保证了广播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公众。
3.4 新媒体助力宣传
为了响应“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志愿者通过多元化的公共宣传平台,北京市在志愿者的活动方案中加入了网络宣传的内容,并在实际培训中传授志愿者网络传播的多种技巧,使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进入“微时代”,2019年借助全市抖音征集活动,推动了新媒体在宣传过程中的应用,共同营造“互联网+科普”的良好氛围。
3.5 联合社会团体,拓展宣传领域
随着社会动员力度增加,越来越多的NGO组织加入到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的队伍中来,2019年社会团体的发动,使得北京市的志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民间NGO组织具有经验丰富、参与度高的特点,将结核病防治知识渗入到专业技术人员很难接触到的领域。
石景山区自2016年起与北京同心相随志愿者发展中心大力合作,并签署志愿服务协议。近几年志愿者们持之以恒的利用多种渠道和机会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通过NGO组织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及网站定期发布科普文章和活动动态,在牡丹园公园面向双感高危人群做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还组织了户外诗朗诵等较为新颖的宣传方式。
柠檬黄志愿者团队是由北京文明引导员构成的志愿宣传团队,他们是2018年新加入的社会团体,志愿者主要以退休职工构成,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利用文明引导乘车、开展户外活动的时机积极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通过一年的成长与帮助,他们已经可以更加专业的传播科普知识。
此外东城区还成立了结核艾滋双感团队,利用艾滋病防治培育的成熟团队,联合宣传艾滋病、结核病的防治知识,扩大覆盖人群、覆盖到了结核病的重点人群。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志愿者活动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意义深远的工作,需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在活动的方式上,需要不断拓展活动的阵地和形式;在活动内容上,在原有基础之上,积极开拓适合目前结核病防治需求的内容,使志愿者活动能够不断提升效果和质量,在队伍建设上,要不断壮大现有志愿者队伍,鼓励、发展志愿者的团队建设。
1、稳步扩大志愿者的覆盖面,同时确保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力、凝聚力、影响力。
北京市志愿者招募的原则一直是在保证现有志愿者素质稳步提高的基础上,持续鼓励全市有选择的招募真正可以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心人士,确保每一名招募的志愿者都可以实实在在的投身到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中,并发动身边可以合作的NGO组织,使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固定下来,进一步的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宣传效果。
2、逐步丰富志愿者宣传材料及活动形式。
市级专业机构着眼于研发结核病防治宣传工具资料库,针对不同目标人群设计制作各类宣传资料、宣传品,供志愿者进行宣传和发放;不断丰富宣传形式,更多借助网络形式,提高宣传效率;对各类宣传资料和形式的效果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
3、探索组建示范性大学生志愿者队伍
北京市的志愿者队伍经过8年的发展与壮大,已呈逐渐稳定的趋势,但是主要以医务工作者为主,由于繁忙的医务工作,近年来出现工作质量不高、总结不充分、活动没有亮点的现象。因此北京市计划在新的一年探索找准示范区,建立示范性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市区两级科普专家的帮扶下,孵育一批有想法、有活力的大学生团队,通过他们的引领作用,最终全市志愿者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局面。